loading..
首页>宏观>宏观新闻>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至6.5% 张涛:转型依赖国企改革

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至6.5% 张涛:转型依赖国企改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1-18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北京时间1月16日晚间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上调中国2017年的经济年增长率预测至6.5%,其去年10月发布的该展望预测是6.2%。IMF副总裁张涛于1月17日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2017年仍将是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首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国企改革。

  去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开始改善

  IMF还预测,全球增长率将从2016年的3.1%上升到2017年的3.4%和2018年的3.6%,得益于2016年处于严重困境中的一些大型新兴市场和低收入经济体的状况得到改善;而与2016年10月的预测相比,本次预测的全球增长加快在更大程度上源于美国、中国、欧洲和日本前景的改善。

  受困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料将录得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成绩。不过该报告指出,自2016年下半年起情况已有所改善。

  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莫里.奥伯斯费尔德在展望报告中说,(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预测的提升)反映了该机构对中国继续提供政策支持的预期。但他也提醒,信贷继续迅速扩张、企业债务受损、政府持续为低效国有企业提供支持等因素仍使中国经济面临风险。

  张涛认为,中国的决策者们正在继续推进改革,转变依赖投资和债务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驱动,这对中国和亚洲来说都是健康的举措;整个改革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国企改革,包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过剩产能等;另外金融和财政改革,也能帮助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拉动内需。

  面对资金流出压力,亚洲经济体已更坚韧

  面对今年诸多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张涛强调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决策者们应该把握的关键词是“韧性(resilient)”。

  张涛认为,决策者们要使经济体本身更具韧性,才能享受接下来将出现的贸易和投资机遇。此外,还需要保持汇率的灵活性并改善金融监管机制。

  他指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来说,尽管本地货币贬值能带来一些竞争优势,但更危险的是高企的企业负债率,这可能在美国逐渐加息的背景下损害投资者的信心,而资本流出的风险仍在。同时汇率风险和反全球化活动的抬头可能会导致保护主义的加强。

  “汇率的灵活性能够帮助经济体更好的应对冲击,也可以作为资本外流(趋势)的缓冲,而不是只依赖外汇储备的消耗。”他表示。另外,亚洲一些经济体存在股价高、房价飞涨和企业债务水平高的情况,这意味着决策者需要通过强势和主动的监管来维护金融稳定,保持家庭和企业的债务水平;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要注意房地产的风险,例如澳大利亚、中国内地、香港、韩国、新西兰等地。

  他说,亚洲经济体基本上很好的应对了2016年出现的市场风险,亚洲的金融市场在大部分时间表现得很有韧性。尽管在美国大选结果公布之后,亚洲开始出现资本流出、汇率贬值、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但整体上亚洲新兴市场相比其他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受到了更少的冲击,与2013年面对“缩减恐慌”(tapertantrum,指当时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亚洲新兴经济体对资金流出的担忧)时相比,已经更坚韧了。

  IMF预测亚洲在2017及2018都能达到5%的经济增长,同期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约为3.5%。张涛表示,亚洲将继续驱动大约三分之二的全球经济增长。

  美国不确定风险加大

  美国方面,张涛表示尽管美联储去年年底加息的决议在预期之中且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趋势,但此后美元长期利率急剧上升、美元的强势和长期通胀预期上升令人有些意外,这意味着外界对美国政策预期的更大的改变。

  评论人士一般认为美国大选后的市场走势预示着美国财政政策将变得更为扩张,美联储需要更快地提高利率,但张涛提醒这里依然存在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

  IMF最新的展望表示,考虑到美国进入2017年以来的经济势头以及政策组合的可能转变,小幅上调了对美国增长的两年预测至2017年2.3%、2018年2.5%,但不确定性的加剧使得当前的预测面临着比通常幅度更大的上行和下行风险。

  张涛分析,如果美国的非通胀性增长持续加快,其特征是劳动力市场参与率提高,资本存量和基础设施显著扩张,那么加息步伐就能更为缓和,与美联储的价格稳定目标相一致。从下行方面看,如果财政驱动的需求增长与刚性更大的产能约束发生冲突,就需要更快加息以控制通胀,从而美元将急剧升值,实际增长率将下降,预算压力会加剧,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将扩大。“如果如此,决策者将面对更多保护主义的压力。”张涛补充说。

归档文章/报告:
  • 宏观新闻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