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宏观新闻>二手车行业再获利好 贷款比例从50%提升至70%

二手车行业再获利好 贷款比例从50%提升至70%

文章来源:新浪综合2017-12-04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根据最新《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从明年1月1日开始,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

  可以看到,国家除了进一步为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政策护航外,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由50%大幅提升到70%,也成为此次政策调整的一个亮点。

  撬动二手车需求杠杆

   对于此次政策调整,瓜子二手车副总裁郑华认为释放了二手车贷款比例上调、贷款担保门槛适度放宽等利好,将进一步撬动二手车的需求杠杆,有利于二手车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不过,优信集团一名内部人士则指出,汽车贷款管理新办法的落地,是继国家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后,对二手车市场的又一重大利好。不过,众多电商平台推出的金融产品中,早已突破70 %的贷款比例。因此,新管理办法对二手车电商并不会构成太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发展,从购买意愿角度看,初步完 成 城镇 化 建设的三四线城市居民对私家车的需求也进入爆发期。根据业内统计报告,未来一年欲购车用户中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达到77%,远超一二线城市。随着管理办法的实施,二手车限迁的进一步解禁,下沉后的汽车市场必将进入高速增长,三四线城市的购车需求和对金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爆发。

  金融产品“错位竞争”

  一方面有政策护航,另一方面二手车电商平台及金融公司针对二手车不断出现新的布局,二手车金融正成为时下的另一个风口。

  最近,瓜子二手车宣布正式推出业内首个二手车新零售业务———瓜子保卖体验店,通过线上大数据、流量,线下实体店的联动,带动交易规模提升,预计在年底开设30家“瓜子保卖体验店”,将传统二手车售卖周期从32天缩短到7天。

  而美利金融前两年就开始主攻三四线城市二手车金融业务,目前正在进一步扩大渗透力。美利车金融研究院杨华云介绍,全国约有6万余家汽车经销商,其中4万余家经销商为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二级经销商。现在国内约占60%的乘用车都由二级经销商销售出去。由于车辆交易的利润较4S体系更薄,二网对金融利润更加看重,因此,金融渗透合作意愿更高。他透露,美利车金融接下来还将继续下沉到欠发达城市中去;其次是针对各个类别的用户能够提供不同类别的车型。“我们重点是面向三四线城市,和其它大型二手车电商平台及金融平台进行错位竞争。”

  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秘书长郭俊荣认为,金融政策确实有利于行业发展,但真正对二手车行业带来促进作用的,是整个交易流程中对车况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售后服务的保障政策。

  市场聚焦

  三四线城市的二手车金融是蓝海还是红海?


  国内某大型二手车电商平台一名负责三四线城市业务拓展的人士认为,三四线城市二手车金融要进一步渗透并非易事。

  在他看来,新政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利好”力度并不明显,在其长期接触的三四线城市,二手车金融发展空间并没有想像中大。虽然这些区域的二手车需求率并不像一二线城市饱和度那么高,但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最主要的是有效客户正在不断减少。他解释,目前三四线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随着新车在汽车金融方面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低,本身二手车与这些地方需求量最大的低端微型车、小排量车型的价格优势已经在不断缩小。加上这些区域的代步型低端电动车,几乎可以用“野蛮”增长来形容。因此,对于二手车的需求量已经比前几年有所缩减。他表示,在自己跑过业务的地方中,二手车行与低端电动车行的比例几乎达到1:3,甚至更悬殊。

  广东省二手车联谊会主席何启明告诉南都记者,根据以往大型二手车经销商的交易数据可以看到,购买二手车需要做贷款的消费者中,外地人占比超过70%,但是由于各地二手车跨区域交易办理流程标准不一,像广东省现在居住证办理周期超长,会让这一利好政策大打折扣。“由于珠三角地区限迁没有松绑,导致二手车涌向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常态。”千里发名车汇售后经理胡慧梅向南都记者透露,此前与他们合作的各大金融平台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已经达70%-80%,从该车行近一年以来的交易情况来看,广东省内三四线城市选择二手车金融产品的比例已经达到六七成,而且逐年呈递增趋势。但是居住证问题直接影响到跨区域流通,这种“广东特色”本身就限制了三四线城市对一二线城市二手车源的购买热情。广骏二手车城副总经理唐暖康也指出,此前只有一些小型金融公司介入,虽然门槛低,但风险相对较高。现在国家呼吁四大银行上调贷款比例,也会有助于更多二手车金融产品进入市场。

归档文章/报告:
  • 宏观新闻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