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宏观新闻>中国金融:面向新时代 迈入新阶段

中国金融:面向新时代 迈入新阶段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2017-12-08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今年以来,金融强监管与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双管齐下,意在引导金融资源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并压缩金融空转、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目前,该政策已体现出阶段性效果。未来,金融行业向本源回归有望将政策调控转变为长效机制,金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得以进一步夯实。依托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我国金融将邂逅充满机会的业务蓝海,有望通过“以点带面”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为中国元素进入更多市场铺路搭桥。

  今年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在多元化涨潮背景下,全球金融风险取代复苏,再度成为世界经济的首要挑战。面对这一变局,我国将金融安全从技术层面上升至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金融安全是前提,核心在于“回归本源”,实现“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的目标,也为整体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回归本源”反映了十年来的系统思考和总结,链接起金融工作核心任务中的两项内容,即“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金融对中国经济的战略意义和全局地位进一步凸显:一方面,金融将发挥好配置资源的作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着眼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落实“金融的天职、金融的宗旨”;另一方面,金融将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保障风险可控,有效利用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国人辛勤劳动所积累的国民财富,体现出“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今年,金融强监管与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双管齐下,意在引导金融资源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并压缩金融空转、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目前,该政策已体现出阶段性效果。未来,金融行业向本源回归有望将政策调控转变为长效机制,金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得以进一步夯实。

  今天,尽管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当前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在科技加速进化、时代多元发展、社会复杂裂变、经济深度转型、业态广度糅合的共同刺激下,新的金融生态外延不断扩大,内涵日益拓宽。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以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为主题的“减速增质”阶段,金融业态的创新与转型,将引领更贴近微观需求的行业发展出新模式,“金融+”相关产业潜力巨大。金融业态的演进、跨界等特征加强了行业内和行业间的竞争,也挖掘出更丰富的产品内涵,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业态表现出更多的普惠性与创新性,绿色金融的崛起则凸显了金融对经济可持续性的贡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终端技术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创造出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行为,让金融微观层面“惠民生”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金融新业态的普惠特质同时对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动着传统金融机构在信息处理技术、服务方式、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随着“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金融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助推器,通过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与效率,创造出可持续的新经济增长点。一方面,绿色金融产生“引导效应”。利用价格手段,绿色金融产品改变了不同行业的融资成本、方式与便利性,引导金融资本配置到绿色低碳产业。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产生“挤出效应”。借助于金融交易的资产定价功能,绿色金融市场能够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迫使要素生产率低下、环境成本高企的那部分产业缩减规模、退出市场。可以预见,在金融业态不断迭代与实体经济以创新方式深度融合的现实下,“金融+”将推动整个经济运行结构的转变,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金融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顶层设计将考虑一般均衡,通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避免政策掣肘,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合适的治理架构,在金融立法、金融机构设置、金融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从近现代来看,金融发展史不仅伴随着金融危机史,也是金融监管制度的构建史。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混业、交叉经营迅速发展,在传统的分业监管体系之下,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尤其面临巨大挑战。今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稳会”)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能包括统筹金融改革发展和监管,协调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我们认为,金稳会的成立标志着“一委、一行、三会”的全新金融治理架构初步形成,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大幅增强,新的监管框架呼之欲出。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提到,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将是金稳会重要的关注内容。这也意味着“大监管”势在必行:一方面,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逐步成型,除了CPI之锚外,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波动成为央行关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混业监管制度将以超预期的速度陆续出台,刚推出的“资管新规”已经体现出新框架下统一同类金融产品监管标准的思路。

  纵观世界,大国崛起往往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放眼全球,金融软实力通过网络外部性延续着强国的经济地位。当今世界,金融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主要交集,发挥着扩大共赢格局和保障本国利益的双重作用。在经济拉动效应和市场规模优势的影响下,中国金融“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一方面,从WTO入世到SDR入篮,中国金融正加速融入世界,并深刻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另一方面,中国金融日益成为影响国际金融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逐渐从商品输出转向信用输出,金融市场定价权、金融体系影响力、金融治理话语权成为决定大国博弈均衡走向的重要因素,金融开放也将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一是助力中国元素扎根海外。依托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将邂逅充满机会的业务蓝海,有望通过“以点带面”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为中国元素进入更多市场铺路搭桥。二是撬动跨国界、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近年来,中国更注意将国际投资“引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相结合,内地资本市场也在港股通、债券通等制度实验中渐进开放。展望未来,金融开放的加快将推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最终完成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跨国界、跨产业链的资源配置和投资机会将会大量涌现,并助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三是促进开放从“特例”变为“惯例”。通过在金融领域与国际接轨,实现市场准入、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高标准,金融开放将倒逼国内改革,同时引领“全面开放新格局”。

归档文章/报告:
  • 宏观新闻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