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元绿能:硅片价格战开启,盈利能力或将下调
最新简述
场景:1、硅产业链价格波动影响,一季度增利不增收。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5.13亿元,同比下降38.09%;实现扣非后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4.84%。公司一季度营收端下滑,主要是年初疫情影响开工进度,叠加硅片产品价格同比下降所致;而利润端实现正增长,主要系上游硅料价格跌幅更大,带动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10.59个百分点至26.51%,盈利能力快速修复。回顾2022年业绩,公司实现营收219.09亿元,同比增长100.7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5.43亿元,同比增长77.35%。受益于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公司硅片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叠加配套切片产能释放,带动业绩高速增长。由于11月起硅料价格暴跌,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1.68个百分点至21.43%。而利润增速不及营收,主要是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2.04个百分点至6.51%,外加计提存货减值和徐州火灾资产减值影响。此外,2022年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转增4股派24.5元(含税)。
2、硅片价格先涨后降,盈利能力或将下滑。2023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走下行通道,但硅片价格却与硅料背离,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一方面,硅片价格因拉晶环节的石英坩埚紧缺逆势上涨,另一方面,隆基、TCL中环凭借优秀的保供能力保持硅片价格的坚挺。不过,这种趋势只持续了4个月。进入二季度后,石英坩埚对硅片价格支撑作用开始减弱,4月21日石英砂寡头尤尼明总公司矽比科宣布2亿美元的高纯石英砂扩产计划,投产后公司高纯石英砂产量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实现翻倍,未来预期石英坩埚保供情况趋于乐观,因此专业化企业挺价意愿开始减弱。加之硅片行业产能持续释放,硅片企业价格战的号角开始吹响。5月TCL中环两次下调硅片产品价格,累计降幅超过20%;5月29日,隆基宣布单晶硅片P型M10和M6(150μm厚度)价格均一次性下调30%。大幅降价影响下,预计硅片企业盈利能力或将下滑。业内看来,今年光伏装机已被市场冠以高增长的基调,硅片降价将有效改善下游电池和组件成本压力,进一步刺激终端装机需求。
3、硅片产能不断扩张,切片自供比例逐步提升。2022年公司单晶硅片出货量31.18GW,同比增长79.09%,产销率达100.80%,产能利用率达87.95%。截止2022年底,公司拥有35GW单晶硅产能,同时将进一步在包头市投资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预计2023年底公司硅片总产能有望达到70GW。根据公告数据统计,公司先后和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9家下游客户签订长单,时间持续至2025年,合计金额达473
亿元,其中2022-2023年均有150亿元左右的长单,为未来产能消化提供保障。同时,公司切
片自供比例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公司披露,2022年1-3季度自切片比例分别为20%、40%和70%
,显著提高了公司单晶硅业务的盈利能力。截至2022年底,公司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产能已
达产,切片有望实现100%自供,推动公司非硅成本进一步下降。
4、上下游一体化布局,推进供应链资源整合。借助原有单晶硅业务的基础,公司继续
延伸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向上游硅料和下游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拓展。硅料方面,公司参
股合作协鑫包头颗粒硅项目,2022年12月顺利投产,预计2023年权益产量2万吨;2022年2月
公司公告计划投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其中一期项目为8万吨工业硅
和5万吨多晶硅,预计2023年二季度投产。电池方面,2022年8月公司公告在徐州市投建25GW
切片和24GW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一期14GW预计2023年二季度投产有望抓住电池片技术变
革机遇,提升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组件方面,2023 年4月公司公告计划在江阴
市投资建设光伏组件项目,投产后将新增16GW全球领先的高效光伏组件产能。(2023-6-1)
2、硅片价格先涨后降,盈利能力或将下滑。2023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走下行通道,但硅片价格却与硅料背离,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一方面,硅片价格因拉晶环节的石英坩埚紧缺逆势上涨,另一方面,隆基、TCL中环凭借优秀的保供能力保持硅片价格的坚挺。不过,这种趋势只持续了4个月。进入二季度后,石英坩埚对硅片价格支撑作用开始减弱,4月21日石英砂寡头尤尼明总公司矽比科宣布2亿美元的高纯石英砂扩产计划,投产后公司高纯石英砂产量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实现翻倍,未来预期石英坩埚保供情况趋于乐观,因此专业化企业挺价意愿开始减弱。加之硅片行业产能持续释放,硅片企业价格战的号角开始吹响。5月TCL中环两次下调硅片产品价格,累计降幅超过20%;5月29日,隆基宣布单晶硅片P型M10和M6(150μm厚度)价格均一次性下调30%。大幅降价影响下,预计硅片企业盈利能力或将下滑。业内看来,今年光伏装机已被市场冠以高增长的基调,硅片降价将有效改善下游电池和组件成本压力,进一步刺激终端装机需求。
3、硅片产能不断扩张,切片自供比例逐步提升。2022年公司单晶硅片出货量31.18GW,同比增长79.09%,产销率达100.80%,产能利用率达87.95%。截止2022年底,公司拥有35GW单晶硅产能,同时将进一步在包头市投资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预计2023年底公司硅片总产能有望达到70GW。根据公告数据统计,公司先后和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9家下游客户签订长单,时间持续至2025年,合计金额达473
亿元,其中2022-2023年均有150亿元左右的长单,为未来产能消化提供保障。同时,公司切
片自供比例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公司披露,2022年1-3季度自切片比例分别为20%、40%和70%
,显著提高了公司单晶硅业务的盈利能力。截至2022年底,公司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产能已
达产,切片有望实现100%自供,推动公司非硅成本进一步下降。
4、上下游一体化布局,推进供应链资源整合。借助原有单晶硅业务的基础,公司继续
延伸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向上游硅料和下游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拓展。硅料方面,公司参
股合作协鑫包头颗粒硅项目,2022年12月顺利投产,预计2023年权益产量2万吨;2022年2月
公司公告计划投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其中一期项目为8万吨工业硅
和5万吨多晶硅,预计2023年二季度投产。电池方面,2022年8月公司公告在徐州市投建25GW
切片和24GW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一期14GW预计2023年二季度投产有望抓住电池片技术变
革机遇,提升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组件方面,2023 年4月公司公告计划在江阴
市投资建设光伏组件项目,投产后将新增16GW全球领先的高效光伏组件产能。(2023-6-1)
公司概况
公司及经营概况:原名上机数控,2002年成立,2018年上市。晶硅专用加工设备制造是公司的传统业务,2019年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开展光伏单晶硅片生产业务,之后业务重心迅速转向单晶硅,成为主要的营收来源。公司主要生产的高硬脆专用设备以及光伏单晶硅产品涵盖“硅棒”、“硅片”环节,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2022年公司单晶硅、光伏专用设备、半导体设备、通用磨床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9.36%、0.27%、0.25%和0.12%。控股股东兼董事长:杨建良(持股36.78%);实际控制人:杨建良及其家族成员(合计持股53.54%);总经理:杨昊;在职员工:7245人。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湖中路158号;电话:0510-85390590;传真:0510-85958787;网址: www.wuxisj.com。
本周更新的其他报告
- 隧道股份:收入稳健增长,投资收益增厚利润
- 老板电器:地产景气度回升,厨电需求回暖
- 精锻科技:利润大幅增长,推进产能建设
- 圆通速递:业绩增速放缓,业务量持续增长
- 德方纳米:继续亏损,可预期性变差
- 兆易创新:存储芯片行业逐渐触底,MCU进入去库存周期
报告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