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事实/观点>信托公司“内鬼”搞“外挂”吞食公司利润

信托公司“内鬼”搞“外挂”吞食公司利润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2014-04-18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股票估值网点评:今年1月份,45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披露未经审计的2013年业绩快报,这45家信托公司2013年共实现总收入662.63亿元,同比增幅为23.91%。同时,创造净利润358.81亿元,较2012年增长24.96%。虽然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着快速增长,但同信托规模高达60.3%的增速相比,还是显得很不匹配,足以说明信托公司因内部管理不善而使得经营利润大幅外流。2014年信托业的高景气度或将不再:一季度,集合信托发行数量和规模环比均有大幅下降,其中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0.9%,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9.3%。由于面临行业管理混乱和景气度大幅下滑的双重危机,信托类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大幅放缓或不可避免,建议投资者尽量回避信托类上市公司。
  这几年,经常听到朋友圈有人谈起谁谁谁发了,“一边在信托上班,一边在外面开个第三方理财,倒倒项目,卖卖额度和产品,一年轻松到手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草根金融民工瞬间变高富帅。”这样的事情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忘记了合法性的考量,谈论的时候唯有艳羡的口水。甘肃检方雷霆出击甘肃信托7人,才使我们知道这涉嫌犯罪,而且预计判刑不会很轻。
  作为财富管理专业对口的信托公司,为何自己的渠道和客户几十年来都难以真正建立?总是沦为项目和资金的通道?原因有很多,但是某些信托公司内部人员,在外搞“外挂”,谋取暴利,是很直接的原因:信托公司如果像保险和银行支行那样联系客户,哪还有他们以及那些所谓第三方理财的空间?如果客户都直接进信托市场部或客服部的数据库,有信托客户经理专门维护和咨询,那么有关人员就只能领单位的奖金和工资,但是如果“甩出去”,这些人员就用公司的形式成功地赚取了本该信托公司赚取的利润。这种行为貌似合法,实则违法违规,因为这首先基于利益冲突,又常常以回扣和贿赂的形式出现,应当属于非法所得。
  飞单盛行和外挂理财公司,这只是信托员工挖信托公司墙角的最简单的方式,而且多发生在信托经理和市场部营销部,信托经理还有大量攫取非法收益的手段,至于信托公司自营部门,乃至高管层面,则有更多花样可以玩。 
  笔者在信托公司工作多年,并在执业中参加过央行组织的反洗钱专项活动,金融街上偌大一个展厅的活生生的银行和信托领域的洗钱和贪腐案例令人感到触目惊心。监管机构普法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但银行业经济犯罪似乎并未明显遏制,还变着花样翻新,原因在于信托公司内控制度常常沦为空话,为了追求业务和利润,常常放松对业务人员的管控,过于迁就,而且即使发现某些违法,由于“家丑不宜外扬”,没有及时报案,要到因为某些矛盾激化到有人举报或者公检法找上门来才面对问题。还有就是整个行业违法违规现象较为常见,甚至成为所谓的“潜规则”,或者美其名曰“金融创新”,这样一种业态,可谓是一种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让从业者在法治的天平上失衡,找不到北。
  其实不用专业地去学习法律,从市场角度就可得知这种业态不可持续。钱这么好赚,那就都涌进来玩信托,优质项目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地不能兑付,信托公司背着几十亿风险敞口,却没落到口袋没得到“几个子”,利润都大量“外挂”出去了,这烂摊子谁来收拾?为了公共利益,国家和司法部门必然出手整饬。
  笔者预测,除了甘肃信托爆出的多名业务人员贪污受贿,信托领域近年必将高发的罪名还有违法发放贷款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伪造变造金融票据罪、高利转贷罪等,按照历史上六次整顿信托业的节奏,行业也将迎来第七次整顿,无论是从行业新政层面还是司法案件层面,众所周知历次整顿信托都是以大量信托从业人员锒铛入狱为具体表现之一。
  作为一个热爱信托的人,笔者谨就已经公开的事实做一些法律风险的分析,但就所听所见的情况,唯有呼唤更强的监管风暴才能还行业健康生态。这是一种痛并期待着的无奈。
 

归档文章/报告:
  • 事实/观点
  • 本周更新报告名单
  • 每周《个股评级总汇》
  • 最新《个股报告》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