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事实/观点>混合所有制可化解“一股独大” 已上市公司应推进国有股减持

混合所有制可化解“一股独大” 已上市公司应推进国有股减持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2014-06-12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股票估值网点评:截至2012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已占总企业户数的52%,其中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共378户,上市公司中非国有股权比例已超过53%。地方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681户,上市公司非国有股权比例已超过60%。虽然未来混合所有制的实施或将导致国有股进一步减持,但我们认为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有限。
  “大量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上市公司,但社会上对部分国有企业仍然议论较多,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国有资本往往持股比例过高,譬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石油、中石化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仍然存在。因此,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涉及已经建成的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减持国有股的问题。”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方面需要政策进一步推进,一方面应该让已经流通的股份进一步地、更充分地流动起来。当然,并购重组在其中应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李大霄建议。
  混合所有制的推进仍在不断升温。近日,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引进四家战略投资者,包括美国私募股权基金KKR、霸菱亚洲投资基金、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
  “此次引进战略投资者是推进混合所有制的积极探索,也是完善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的有益尝试。希望各方股东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把中粮肉食这个平台做大做强。”针对此次资本引进,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
  李大霄指出,“推进混合所有制不是为了推进而推进,关键是要根据行业、企业的特性与需求,尽可能产生‘1+1>2’的效应。要能充分发挥国企和民企双方的优势。并购重组是混合所有制推进的必要途径,资本市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李大霄同时指出,就推进混合所有制而言,国资引进民资乃至外资的标准,应注重效率的提高和需求的满足。此外,通过资本市场这样更为公开透明的平台,混合所有制在股权流动的情况下将可以做到定价更为准确,也更能减少此前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底,中粮集团与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签署协议,收购后者51%的股权。在收购仅一个多月后,4月2日,中粮集团即宣布收购总部位于我国香港的来宝集团旗下的来宝农业51%的股权。按中粮集团当时的说法,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组织的投资团将按照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共同持有Nidera和来宝农业的股权。其中,中粮占比2/3,厚朴基金等财务投资人占比1/3。
  有分析人士表示,海外并购与混合所有制并举推进,是提高中粮集团经营效率的有益尝试。
  近两年来的并购活动中,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呈现新端倪,由于受到境外对国企歧视的掣肘,央企或地方国企为提高海外并购的“命中率”,委托民企进行海外目标收购;在并购完成后,将目标物整体打包出售分成或者向民企拿回控股权。
  2010年,香港洪桥集团曾凭借民营资本身份,与巴西沃得兰廷集团签订铁矿并购协议,而这一铁矿营运前项目管理、生产工序均外包给了山东新汶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
  “提高海外资本在境内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将是入境并购最为期待的一点。”花旗集团环球投资银行中国副总裁潘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中国企业的出境并购仍将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深入,也将给入境并购带来机遇。
  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克因价格没有达成协议而导致谈判破裂,但是中国专家普遍认为,中海油的收购行动不能越过美国国会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国会对于具有国资背景的中海油收购行为的不公正态度。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今年5月份,中国企业共完成了12起跨国并购,其中海外并购10起,外资并购2起,主要分布在金融、互联网、IT、机械制造、房地产等9个一级行业,跨国并购总金额为18.59亿美元。
  “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应充分认识并购作用。”此前,浙江财经学院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章晓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上看,企业并购可以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微观上看,并购可以促进资产流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增强企业竞争力,并促进文化融合与管理理念的提升。

归档文章/报告:
  • 事实/观点
  • 本周更新报告名单
  • 每周《个股评级总汇》
  • 最新《个股报告》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