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事实/观点>2014年钢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

2014年钢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

文章来源:网易财经2014-01-15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股票估值网点评: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近几年的盈利趋势和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确实相当糟糕。据统计,在2014年的《新财富》评比中,钢铁行业以39%的得票数,居于机构投资者最不看好的行业之首。
    不过,市场亦有分析认为,在2014年GDP和固定投资各增长7.5%和20%的情况下,2014年全年钢材表观消费有望增长6.4%,达到7.80亿吨。供给方面,持续的环保与信贷双重压力有利于抑制整个钢铁行业的产能扩张冲动和落后产能的淘汰,预计2014年产能同比增长约1%至10.2亿吨,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从2013年的77%提升80%上方,加上处于历史低位的钢价或有弱势反弹,以及矿价、冶金焦煤价格的低位徘徊,钢铁企业盈利将得到一定的实质改善。
    我们认为,2014年吨钢利润或有所回升,但仍将处于微利状态,需要密切观察产能淘汰政策的执行情况。2013年钢铁行业指数累计下跌近20%,整体表现欠佳。与其他版块比较,钢铁行业PB加权平均数仅为0.85,为市场当中最低的板块,也处于钢铁业的历史底部。若投资者有意配置部分钢铁股,建议重点关注钢铁行业较为景气的子行业,如清洁能源管材、电商化钢贸和特钢行业的投资机会,连续两年入选本站的《88只好股票》的久立特材便是其中的优质标的之一。
      在2012年年初,无锡一洲集团董事长李国清跑路事件被曝跑路后,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老板跑路事件频发,2013年该现象达到顶峰。为此,钢贸行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危机愈演愈烈,最终以银行不再接收钢贸商的信贷等业务“收官”。而钢铁企业在行业转型之初的困难时期亦受之牵连——银行收紧钢铁企业信贷。 
  
      2013年,钢铁行业在全方位的应对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以及之后因雾霾延生的年度“最动真格的抗霾行动”,让其无暇顾及和处理于银行之间的信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在风声尚紧,“事件”未演完的时候去硬碰硬,更不用说马上“和谈”,却是真正的饱受到与其友好关系破裂之后的苦楚,而这种苦楚将延续到2014年? 
  
      是的,已经显现其“后患”了。 
  
      在往年的“冬储”行情已逝去后,唯有一丝希望的“翘尾”行情到目前依然还未出现。据中国钢铁现货网监测到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新年的第三周开篇,国内重点城市12mmHRB400螺纹钢均价3491元/吨,跌8元;12mmHRB335螺纹钢均价3564元/吨,跌4元;8.0mmHPB300高线均价3469元/吨,跌4元;8mm中板均价3793元/吨,跌1元;4.75mm热卷均价3500元,持平;1.0mm冷轧卷板均价4337元,跌1元。现货市场钢价依然偏弱势,尽管稳的居多,个别出现上涨,但是拉涨动力不足,市场悲观情绪仍绕扰。 
  
      不过,就日前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透露的消息来看,目前工信部正在“重新建立银行业和钢铁业,特别是钢铁流通业的合作,重新建立这个信心,(我们的)工作是要推动钢铁业和银行业重新建立互信。”钢铁行业在今年与银行之间的紧张关系将有缓和,有利于推动行业改革转型的同时,将对预期低迷的市场价格起“调味剂”的作用。 
  
      就像董宝青说的那样,钢铁行业确实是一个太大的行业,这个行业离开了产业金融支持根本就玩不转。没有金融做强有力的后盾,周转运行得“润滑剂”,钢铁行业改革、转型可能因资金枯竭走进周期性“死胡同”,真的成为一个没落的“贵族”,难以浴火重生。 
      
      之前,银监会出台政策将规范影子银行的业务氛围,以为钢铁行业融资又断了一条臂,笔者着实为钢贸商们担心了一把。现在看来,是我多心了。2014年的央行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八项重点工作,其中除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另外有提出将加强金融风险监测、排查和监管协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月6日,银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于今年8月底前,对辖内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集中清理规范。这些成为了钢铁行业和银行信用加固的前提,并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为当初频出的“跑路”事件双方都有责任,各有私心。 
  
      由此来看,今年虽然没有重大的利好政策,但是灵活多变、调和各行业发展的措施会比较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初期调整的较多,2014年钢铁行业的情况依然是多变的,钢材市场行情或许有意想不到的趋势。笔者认为这种多变是为了适应长期的向上发展而调整的。故,市场心态不要太过,操作保持灵活性。

归档文章/报告:
  • 事实/观点
  • 本周更新报告名单
  • 每周《个股评级总汇》
  • 最新《个股报告》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