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行业>行业新闻>双十一派件压力山大 过亿件包裹或未发货

双十一派件压力山大 过亿件包裹或未发货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2014-11-14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双11网购狂欢产生天量包裹。国家邮政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双11当天邮政、快递企业揽收快递包裹8860万件,整个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达到5.8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虽然大面积爆仓并没有如期而至,但快件变慢件却是不可避免。有天猫及淘宝商家对南都记者透露,双11当天产生的订单,估计要一周才能消化。同一天拍下的商品,手慢一秒,发货可能就要多等上一天。

  快递业务量远超预期

  “11日下午,几家快递公司的面单服务器一度被冲垮,一直到晚上才恢复正常。”某ER P服务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订单量实在太大了,大大超出预期。

  事实上,在“双11”前夕,国家邮政局分析预测,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达到5.1亿件。而双11天当信息系统监测却显示,当天邮政、快递企业揽收快递包裹8860万件,其中,申通[微博]快递全网订单量3050万件、圆通[微博]达到2532万件、中通2420万件、韵达2058万件、汇通900万件,为全行业前五名。

  基此计算,整个“双11”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量将达到5.8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日最高处理量将接近1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4%,是今年以来日常处理量(3309万件/天)的3倍。

  换句话说,今年“双11”实际快递业务量将高于预期15%左右。天量包裹需要分段分批发货。“按照以往经验,发货峰值将出现在11月12、13、14日3天。然后逐步消减,持续到11月20日左右,快递行业运行将逐步恢复正常。”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说,“双11”期间,全国范围内的快件揽派将出现交互式高峰。前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金华、杭州等20余个出货量较大的城市将出现揽收高峰和转运高峰;中后期,全国范围内将普遍出现投递高峰,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投递压力较为突出。

  慢一秒就是等一天

  为了避免爆仓情况出现,很多快递公司与天猫达成协议,采取分流分段发送。收货量最大的申通公司,把双11当天分成几个时段,比如过了中午11点下单的,最快也要13日发货。也就是说,下单手慢一秒,发货就要多等一两天。

  天猫一家月成交量超500笔的家居店客服向南都记者介绍,双11当天产生的订单量,至少要一周时间来消化。如果有市民现在下订单,至少要等五、六天后才能发货,路上还要走个四天。就算可以忍到下周再买,也不能马上发货,还是要等上几天,之前的订单虽然送完了,但由于双11期间销售量大,又要补库存了,影响会持续很久。一位淘宝商家也表示,正常情况下,她们家的货下午四点前拍,都能当天发货,但现在只能保证在三天内发货。

  而公开资料显示,双11当天,菜鸟包裹量高达2.78亿件,但当天快递企业拼尽全力也只揽收了8860万件,可见很多货还来不及发出去。

  高科技配送异军突起

  但也有特例。广东佛山一位买家购买的奥马冰箱,零点零一分下单,快递公司在11日零时15分送达,从长途运输、终端配送、送达收货共计15分钟到达客户家里。如此迅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快递公司在双11前都增加了运力。汇通双11期间末端人均派件量增加50%。中通双11期间人员总规模约增加了16%,申通人力增加了20%。韵达快递在全网络原有2万辆运输车辆的基础上,又通过各种渠道和社会资源储备了1000辆运输车辆,在全网络原有8万派送人员的基础上,又新增1万余名储备人员,租用临时场地5万平方米。

  但仅靠这种常规手法,明显太简单粗暴。如今快递公司已经开始走高科技路线了。据了解,国内第一家高自动化电商仓配中联网仓在双11凌晨1点接收的需处理货品数量就到120万件,而其48分钟就能处理高达一亿价值的货品,截至中午12点发货量突破100万。

  而今年以来,每家快递公司在扩建转运中心场地的同时,都进行了自动化、半自动化分拣线、三级伸缩卸车机、爬坡机等设备的投入。

  此外,经历了前几年的双11爆仓,快递公司如今也学会了“大数据预测”:与电商平台合作,将(购物车+定金)乘上概率,获得订单量,通过“卖家发货地址+买家默认/常用地址”锁定订单流向,基本可以做到提前布局。如百世汇通,通过预测,可以实现信息提前到达,相对分拨中心提前6-12小时,对末端配送提前24小时。

归档文章/报告:
  • 行业新闻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