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宏观新闻>三季度基建投资现减速趋势 建筑类央企新签合同额增速下降

三季度基建投资现减速趋势 建筑类央企新签合同额增速下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9-20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在经历了一个火热的上半年后,进入三季度后的基建投资显示出“降温”的趋势。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9.8%,增速比1-7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继7月继续回落。国信证券则测算称,8月当月基建投资增速为13.1%,相比上月回落7.1个百分点。一些市场机构也预测,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

  基建投资增速的放缓,也一定程度使上市建筑类央企新签合同额增速出现下降。9月19日,中国建筑发布今年1-8月经营情况简报称,公司新签基础设施业务合同额4316亿元,同比增长39.1%,但与今年1-6月64.5%的增速相比,降幅明显。

  基建下半年进入施工阶段

  根据中国建筑最新公告显示,无论是公司今年前8个月的新签合同额,还是单纯从业务分部来看,二者数据较上年同期均取得一定程度的增长。但若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则增速又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行趋势。
  具体而言,今年1-8月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达14184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为4316亿元,同比增长39.1%。不过,基础设施业务的后两项数据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则出现明显差距。数据显示,今年1-6月是3667亿元和64.5%。

  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的六个月中,月平均新签合同额为611.17亿元,而1-7月、1-8月月平均新签合同额为543.43亿元、539.5亿元。

  其中,中国电建(601669)1-8月经营情况数据显示,这一期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约为3166.89亿元,同比增长27.57%;1-6月的有关数据则分别是2751.23亿元和39.98%。中国核建(601611)1-8月新签合同额445.7亿元,同比增长13.4%;今年上半年这两项数据则分别为363.5亿元和14.86%。中国中冶(601618)今年1-8月和1-6月的有关数据分别为3646.7亿元和26.8%、2980.0亿元和22%。

  李秀江表示,基建资金来源与基建投资完成额高度相关,而资金来源直接制约基建完成情况。“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是基建资金来源的前三项”。

  “趋势上看,国家预算内资金、自筹资金占比在提高,国内贷款占比在减少。”李秀江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从2004年的9.85%一路上行到2015年的15.07%;国内贷款份额则逐年减少至2015年的14.96%;同时基建资金来源对自筹资金的依赖程度大幅增加,2015年占比达到62.89%;其它资金占比则总体变化不大。”

  尽管如此,李秀江仍然表示,资金来源问题不会对下半年基建造成超预期冲击,原因则是土地成交市场依然活跃,政策引导下的PPP融资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等因素。李秀江表示,预测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为15.4%,较去年下滑2个百分点。

  对建筑类央企影响有限


  与李秀江的观点类似,中泰证券建筑装饰行业分析师夏天认为,7月和8月出现的基建投资放缓,并不是全局性放缓,而是结构性调整。

  对于得出这一观点的依据,夏天认为,这在于占比极大的融资平台投融资放缓导致整体基建投资的放缓,但PPP作为替代方式反而将加速增长。

  根据明树数据,1-8月全国PPP累计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7%,其中8月单月增长89%,PPP订单落地继续保持高增速。

  “市场普遍担心银行后续对PPP项目贷款放缓,而实际上银行与地方政府面临相似情景:在失去地方政府信用担保的背景下,过去作为重要基建投向之一的平台贷款明显收紧;过去政府购买服务建设项目亦大范围被87号文叫停。因此,银行理论上将趋向于争夺合规PPP项目。”夏天表示。

  正如上文提及,今年前8个月,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业务占比仅为30.43%;占比最高的业务为房屋建筑,占比达69.04%。

  “由于基建央企体系庞大,在融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也是PPP项目的主力军。而在当下对地方投融资收紧的情况下,基建央企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PPP业务也将因此在未来的占比中进一步提升。”上述分析师称。

  上市基建央企的股价走势,也许从侧面回应了上述问题。今年7月至9月19日收盘,除中国交建(601800)区间微跌0.5%外,其余四家上市基建央企股价均录得上涨。今年上半年,则是中国中铁(601390)下跌2.14%,其余股价均上涨,其中中国建筑更是大涨11.71%。

归档文章/报告:
  • 宏观新闻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