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事实/观点>通胀忧虑向中等收入家庭扩散

通胀忧虑向中等收入家庭扩散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08-01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股票估值网点评:目前的高通胀造成价格高企,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明显抑制需求的增长。如文中所说,银根紧缩的背景下,地产调控和车市下滑明显,进而影响家电、家具、钢铁等下游行业,加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连续攀升,多数相关企业收入与利润均增长无力的状况将继续持续,近期广东中小企业倒闭潮再起也是佐证之一。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显著宽松的可能性不大,CPI是否会在目前的高位逐渐下降,3季度的经济数据值得重点关注。
      上海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上海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7.7,比上季下降1.3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7点。 

      首先是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总体情况调查显示,上海消费者信心有所回落,其中,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看法的现状指数为107.6,比上季下降1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 数为107.8,比上季下降1.6点,比去年同期下降6.4点。 

      从近期指数波动看,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呈快速下跌后的低位企稳小幅波动态势。2010年,消费者通胀预期的上升,尤其是对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担忧,四季度消费者信心快速回落至低谷水平。2011年,在政府连续推出的稳定市场物价政策措施作用下,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一季度消费者信心企稳回升。统计数据显示,4、5月份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分别上升5.1%和5.3%,目前市场物价持续高位运行,消费者对通胀的忧虑导致二季度消费者信心回落。而居高不下的房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信心。

一半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从不同收入水平看,二季度,高收入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3.4,比上季下降0.1点;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105.2和103.8,下降3.1点和1点。中等收入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表明消费者对通胀的忧虑情绪已由低收入家庭向中等收入家庭扩散。 

      影响消费者信心回落的主要因素从构成总指数的5个分类指数变动情况看,整体经济、就业状况、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4类信心指数的下降是影响总指数回落的主要因素;耐用商品购买时机信心指数微升,主要是消费者对电脑、家电、家具等大件商品购买信心有所上升。 

      对生活质量提高的信心跌至近三年来最低点。物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加重了消费者生活负担,有近一半居民采取节衣缩食减少日常消费数量或换用廉价替代商品降低消费品质来应对物价上涨。这表明本轮物价上涨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已造成较大影响,消费者对生活质量提高的信心不足。

买车买房都在观望 
      在2011年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下,虽然房价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仍居高不下,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消费者购房意愿继续减弱。二季度,消费者购买住房信心指数再度下滑,创近三年来新低,为46.8,比上季下降2.9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1.7点。其中,对当前购房时机评价的现状指数为40.4,比上季下降3.2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8.7点;对未来一年购房时机判断的预期指数为53.2,比上季下降2.7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4.8点。 

      今年以来,上海私车额度需求依然旺盛,上海私车牌照拍卖价格逐月上涨,显示出供不应求的趋势。与此同时,外地车牌受限于高架时段禁令的效应仍持续影响车主选择,而上月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也带来了新车主的车牌需求。车牌拍卖价格一路上升,最低成交价已经超过5万元。不过,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上海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受成品油价持续上涨、私车额度拍卖价格攀高、用车成本不断增加等影响,消费者购车信心回落。二季度,购车时机指数为91.1,比上季上升1.9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2点。其中,对当前购车时机评价的现状指数为90.4,比上季上升2.4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9点;对未来几个月购车时机看法的预期指数为91.8,比上季上升1.3点,比去年同期下降8.4点。调查显示,购车时机指数长期处在100以下的弱势区间波动,2010年四季度以来连续两季下降,今年二季度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相对低位,表明受用车成本不断增加的影响,目前消费者购车意愿维持低位徘徊。

归档文章/报告:
  • 事实/观点
  • 本周更新报告名单
  • 每周《个股评级总汇》
  • 最新《个股报告》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